減少印刷溝通成本的關鍵點

印刷溝通印刷顧問

溝通環節常見問題解決方法
設計階段:製稿準備設計師未提供正確的印刷格式,導致印刷廠需反覆修改。確保使用 CMYK 模式、300dpi、出血 2-3mm,並提供正確的 刀模與白墨 設定。
樣品確認:你曾拿取樣品的重要性客戶直接以螢幕顏色判斷,未檢查實際印刷效果,導致色差問題。建議 先做打樣(數位打樣或實體打樣),確認顏色、材質、印刷細節,以免印刷後才發現問題。
印刷材質:不同材質影響顏色相同設計在 銅版紙、PVC、透明貼紙 上顏色不同,客戶以為印錯。提供材質樣品,讓客戶了解實際印刷效果,避免誤解。
顏色標準:Pantone 與色差單憑肉眼確認顏色,導致印刷後不符期待。指定 Pantone 色號,並確認當年色號版本,避免不同批次色差。
印刷方式:不同技術影響效果數位印刷、網版印刷、UV 印刷 色彩濃淡不同,影響最終效果。事先了解印刷方式,確認適合的印刷技術,以達到預期效果。
特殊加工:燙金、白墨、局部上光未提供獨立圖層,印刷廠無法識別哪些部分需特殊加工。建立專層,名稱如「Foil」、「Varnish」,並使用 100%K 標示。
印刷檔案:細節處理檔案內字體未轉曲,導致印刷時字型錯誤。所有文字轉曲(Create Outlines),確保字型不跑版。
客戶預期:印刷不能單憑想像客戶對印刷效果沒有概念,期望與實際成品落差大。提供試印或樣品確認,讓客戶清楚最終成品效果,避免不必要的返工。

結論

  • 印刷不能單憑想像,需透過 樣品確認、材質測試、色彩標準化 降低溝通成本。
  • 設計檔案 格式標準化轉曲處理建立專層,確保印刷廠能準確執行。
  • 若對印刷細節有疑慮,建議 先打樣,避免正式印刷後發生重大色差或誤印問題。

wiwi的經驗分享

印刷不能單憑想像,需透過 樣品確認客戶對印刷效果沒有概念,期望與實際成品落差大。這點是大家常常忽略的重點 樣品要常常更新,才不會因為放久發黃而不準確